close



  一枚小小的印章,可以用梨、棗、桃、黃楊工商日誌等木料刻成,也可以用石料、銅料、骨料等精雕細刻而成。使用印章的方法稱為蓋印,既可作為本人的憑信之物代替簽名,又因其材質、雕刻手法以及風 格的不同而具有欣賞價值。

  古時印章通稱為璽,約起源於商代,歷代都有發展。璽是古代 社會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發展的產物。早期的印章用於家族的標志和 地位的像征,或用作飾物佩帶,或用於封泥,紙張發明後才逐漸用 於蓋印。

  現存最早的印章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三方青銅印章,據考證為商代諸侯的權力信物。當時在社會生 活中,人們需要一種人與人往來的憑證和經濟交往的信物,印章起 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,即“印者,信也”。信函往來 時則在封口的泥塊上用璽鈐印農民曆印刷,以防他人偷看,後來發展為表征當權者權力的法物和政權的標志。

  世上最有名的印章是秦始皇的傳國御璽。秦王羸政稱帝後得 楚人卞和所獻“和氏璧”,遂命丞相李斯篆書“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” 八字,由鹹年曆陽玉工孫壽將其雕琢其上,成為鎮國之寶。此玉璽歷經 了20余個大小王朝的10余位皇帝爭奪後最終神秘失蹤。

  印章的面積一般比較小,只能容納姓名或官爵等幾個字。但魏晉南北朝時,道教興起,道家在桃木或棗木板上刻上文字較長的符咒,用以佩帶,起辟邪防身之用。據晉代葛洪(284~363年)在 《抱樸子•內篇》中記載古之人入山者,皆佩黃神越章之印,其廣四寸,其字一百二十,以封泥著所經之四方各百步,則虎不敢近其農民曆印刷內也。”這種容載字數較多的木刻文字,與雕版的方法更為近似,可 見當時人們已經能夠用蓋印的方法復制一篇短文了。

  起初的印章多是凹人的陰文,用於公文信函封泥之上。後來 紙張流行,封泥逐漸失去效用,朱印蓋印取而代之,凸起的陽文多 了起來,印章創造了從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復制技術。

  印章的雕刻和蓋印,除了字數少、面積小外,與雕版印刷的原理十分近似。可以認為,印章就是印版的前身,蓋印已是印刷的雛形了,印刷的“印”字本身就有印章和印刷兩種含意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工商日誌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民間住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